喝茶人應該要知道的“三茶六禮”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一頭大象-普洱茶

喝茶人應該要知道的“三茶六禮”

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,茶成語則是茶文化長河中閃爍翻騰的浪花。以茶代酒、茶余飯后……這些關(guān)于茶的成語在生活中頻繁使用。而且,看似只有四個字,其背后卻是一段段歷史、一個個故事。

【三茶六禮】

三茶六禮猶言明媒正娶,是中國古代傳統(tǒng)婚姻嫁娶過程中的一種習俗禮儀,現(xiàn)也用于代指生意、交易、合作等。

三茶,指訂婚時的“下茶”,結(jié)婚時的“定茶”和同房時的“合茶”。

還有一種說法則特指婚禮時的三道茶儀式:第一道為百果、第二道是蓮子或棗、第三道為茶。

飲的方式也有講究:前兩道是接杯之后,雙手捧著,深深作揖,然后將杯子與嘴唇觸碰一下即可,第三道茶需作揖后才能喝下。

六禮,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(jié)婚過程,即婚姻據(jù)以成立的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征、請期、親迎等六種儀式。

【端茶送客】

我國古代有一種“端茶送客”的慣例。來客相見,仆役獻茶,主人認為事情談完了,便端起茶杯請客用茶。來客嘴唇一碰杯中的茶水,侍役便高喊:“送客!”主人便站起身來送客,客人也自覺告辭。

現(xiàn)在較少用端茶送客,卻常使用“端茶送客”的方式:比如當你不斷地抬腕看表和抬頭看鐘時,客人就會意識到,他的談話應當盡快結(jié)束了。

【粗茶淡飯】

粗:粗糙、簡單;淡飯:古時鹽比較匱乏,窮苦人家買不起,因此只能無鹽下菜,稱為淡飯。形容飲食簡單,生活簡樸。

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晚年與孫君昉比鄰而居。孫君昉以前做過太醫(yī),退休回到家鄉(xiāng)后,他整天樂呵呵地過著儉樸的生活,自稱為“四休居士”。

黃庭堅請他解釋,他笑著回答:“粗茶淡飯飽即休,補破遮寒暖即休。三平兩滿過即休,不貪不妒老即休。”

孫君昉的意思是指:飲食粗茶淡飯就可以了,不要頓頓追求山珍海味。穿著暖和就好,日子平穩(wěn)就好,在精神上無欲無求,要排除私心雜念。

我們請客時常以粗茶淡飯不成敬意自謙,其實在古人看來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飲食習慣。

【茶余飯后】

泛指休息或空閑的時候。出自元·關(guān)漢卿《斗鵪鶉·女校尉》曲:“茶余飯飽邀故友,謝館秦樓,散悶消愁。”

茶余飯飽的意思就是閑暇之時。有意思的是,“飯飽”的意思當然是用餐之后,而“茶余飯飽”才算作“閑暇之時”。在古人看來,喝茶與吃飯一樣,都是非常重要的事,是每天都有的“習慣”。

但古時娛樂方式不同,“茶余飯飽邀故友,謝館秦樓,散悶消愁。”后半句的意思是邀約幾位好友,上酒館喝喝酒、聊聊天。

【人走茶涼】

人走茶涼寓意為當你離開原來地方,你在那個地方的關(guān)系也就隨即淡化了。比喻世態(tài)炎涼,人情淡漠。

“人走茶涼”出自京劇《沙家浜》:“時過滄桑,人走茶涼,望月思鄉(xiāng)已是昨日過往;物是人非,唯有淚千行”,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自創(chuàng)的語言,為阿慶嫂的唱腔寫的詞。

常用于感慨,物是人非,人走茶涼,才走沒多久,很多東西都變了。

【以茶代酒】

以茶代酒指在飯桌上,不想喝酒而又難卻盛情,就用茶來代替酒。這是不勝酒力者而所行的禮節(jié)。

據(jù)《三國志》記載。吳國君主孫皓嗜酒,他的酒宴喝酒有個規(guī)矩:每個人以7升為限,無論會不會喝,能不能喝,7升酒必須見底。

其中有位大臣名為韋曜,這個人是孫皓父親的老師,卻酒量不太好。于是孫皓在酒宴上偷偷使出“以茶代酒”這招照顧韋曜。后來這個“以茶代酒”的典故被沿用至今。

在各種飯局中,常常能聽見某某說:“某不勝酒力,唯有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!”

可見在很久很久之前,我們的先輩們對這種“好喝的樹葉”投入了許多感情——有的寄托祝福、有的代表禮儀、還有的以茶明志等等。

茶文化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獨特而鮮明的一部分。如今我們喝著茶,用著茶成語,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延續(xù)和傳承。

來源:茶情報

本文僅作分享、學習之用,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